新闻中心

鱼吻破水面时,鱼线已飞出

夏末的晨雾还没散尽,水库岸边的芦苇叶上挂着细碎的水珠。老周把竹制钓椅往泥地再扎深两寸,指尖刚触到冰凉的竿柄,就听见水面传来 "噗噜" 一声轻响 —— 一群半米多长的鲤鱼正贴着水面换气,青黑色的脊背在薄雾里此起彼伏,嘴吻伸出水面时带出的水珠砸在波心,漾开一圈圈细碎的涟漪。

鱼吻破水面时,鱼线已飞出beats365,beats365入口,beats365官方网站,365best亚洲唯一官网

他立刻屏住呼吸。这情形他太熟悉了,昨天天气预报说今日气压骤降,水温怕是已经升到了二十五度以上,水里的溶解氧肯定低于 5mg/L 的临界值,大鱼们才会集体浮头呼吸。老周的右手已经本能地搭上竿体,虎口对准熟悉的 "飞燕"LOGO,左手顺势捏住铅坠下方的主线,将饵团往胸口收了收,保持在三十厘米的最佳发力距离。

饵团是凌晨拌好的玉米面团,此刻还带着酒曲的醇香。他眼角的余光瞥见最大的那条鲤鱼又张嘴了,鳃盖张合的频率明显比其他鱼快,显然缺氧让它有些焦躁。老周双脚迅速调整成前后站姿,膝盖微屈,重心前倾,持竿的右臂自然抬到耳侧,左手带线向后轻拉,让浮漂、铅坠和饵团绷成一条直线 —— 这是他练了十年的正抛法起手式,最适合这种三米内的精准落点。

就在另一条鲤鱼的嘴吻再次突破水面的瞬间,老周的小臂突然发力向前挥竿。竿尖划过一道流畅的弧线,当碳纤维竿身弯成一张满月时,他左手食指猛地松开主线,饵团借着竿稍的弹性 "嗖" 地飞出,带着极细的尼龙线划破晨雾。浮漂率先落水,在水面顿了一下,随后铅坠和饵团依次轻触水面,几乎没发出惊扰鱼群的声响。

这手快如闪电的抛投不是凭空来的。去年此时,他也曾撞见这样的浮头鱼群,却因抛竿时手腕发力过急,饵团刚飞出就散了架,眼睁睁看着鱼群摆尾游向湖心。后来他特意在小区空地上练了百次空竿,终于摸透了短竿抛投的诀窍:力气要用在小臂而非手腕,松线时机必须卡在竿尖指向钓点的刹那。

此刻浮漂在水面立得笔直,孔雀羽材质的漂尾在晨光里泛着莹蓝。老周的目光死死锁着那点蓝色,指节因为攥紧竿柄而微微发白。他知道这种缺氧天的鱼吃食不会太猛,浮漂多半只会轻轻点动两下。果然,不过半分钟,漂尾突然向下顿了半目,随即又恢复原位 —— 是小鱼在试探。老周按捺住提竿的冲动,想起渔友说过的口诀:"浮头鱼,吃饵缓,轻顿三下再扬竿"。

岸边的芦苇被风推得沙沙作响,雾霭渐渐散去,露出远处黛色的山影。就在老周的脚有些发麻时,浮漂突然横向移动了一寸,紧接着猛地向下沉去,连漂肚都没入了水中。他几乎是条件反射地向上扬竿,竿身瞬间弯成惊人的弧度,鱼线发出 "嗡嗡" 的切水声。水下的力道顺着竿柄传来,震得他虎口发麻,这分量,绝对是刚才那群里的领头鱼。

老周慢慢向后撤步,左手扶住竿身帮忙卸力。他能感觉到鱼在水下的挣扎,时而向深水区猛扎,时而横向窜逃,每一次发力都让竿稍剧烈抖动。二十米外的水面上,青黑色的鱼背再次闪现,比他预想的还要大上一圈。晨风吹散了他额角的汗珠,他忽然想起年轻时第一次钓上大鱼的情形,也是这样的晨雾,这样急促的鱼线声响,只是那时的他慌了手脚,最终让鱼挣断了子线。

如今的老周早已沉稳许多。他顺着鱼的力道调整竿角,时而放线,时而收竿,就像与老友进行一场默契的角力。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水面,鲤鱼的鳞片开始反光,换气的鱼群早已散去,只有这条大鱼还在与他僵持。老周的膝盖微微弯曲,借着身体的重量对抗水下的拉力,脑海里闪过《说钓》里的句子:"蹲而视其浮子,思其动而掣之,则得大鱼焉",原来古人早就懂这钓鱼的门道。

当鱼的力气渐渐耗尽,老周才慢慢将它牵向岸边。抄网入水的瞬间,鲤鱼猛地最后一摆尾,溅起的水花打湿了他的裤脚。看着网里不停翕动的大鱼,老周忽然笑了 —— 这清晨的等待,这精准的一抛,终究没有白费。水面恢复了平静,只有余波还在轻轻拍打着岸边的石头,像是在为这场短暂的较量鼓掌。

发表评论